为动员千万双眼睛共同守护“舌尖上的安全”,市场监管总局在7月29日的食品安全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全国食品安全内部知情人举报系统”正式上线运行。该系统旨在鼓励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内部人员及相关知情人举报违法违规线索,是落实内部报告奖励机制、强化社会共治的重要举措。
该系统上线运行,标志着我国食品安全治理迈出了关键一步,通过动员企业内部人员举报,将监管触角深入食品生产、流通的隐蔽环节,是社会共治理念的生动实践,也为守护“舌尖上的安全”提供了制度支点。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着每一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但是,食品安全问题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和隐蔽性,从农田到餐桌,涉及种植养殖、生产加工、运输储存、销售等多个环节,链条长且复杂。传统监管模式下,监管部门的力量相对有限,难以做到全方位、无死角的监督。而内部知情人作为“局内人”,对问题根源、操作流程和证据链条最熟悉,发动他们举证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过去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和保护机制,这些内部知情人即便发现了问题,也很可能因为种种顾虑而选择沉默。国务院食安委此前发布的《关于推动建立完善生产经营单位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的意见》,就旨在充分发挥食品从业人员“内部吹哨人”的作用。此次“全国食品安全内部知情人举报系统”的上线运行,正是激活“内部吹哨人”机制的关键,有助于畅通从业者及关联人员举报食品安全违法线索的渠道,并与12315形成联动,推动构建 “全民参与、全程监督”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
该举报系统支持实名与匿名双轨举报,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严格保护知情人信息,可以有效避免当事人遭到打击报复。在奖励方面,坚持物质和精神激励相结合,对核实有效的举报,属地市场监管部门将按规定给予奖励,对报告重大风险隐患等突出问题将予以重奖,让敢说“不”的人得到实实在在的正向激励。
当然,系统上线只是起点,要让该制度真正释放效能,还需配套措施的持续完善。例如,细化举报线索的核查反馈机制,避免举报信息“石沉大海”挫伤举报人的积极性;通过普法宣传扭转“家丑不可外扬”的陈旧观念,进一步深化“食品安全人人有责”的行业文化。
食品安全关乎国计民生,激活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内部吹哨人”机制,让每一位知情人都能成为食品安全的监督员,是筑牢食品安全防线的重要举措。期待内部知情人举报系统能够充分发挥作用,汇聚起全社会守护食品安全的强大合力,让老百姓吃得放心、吃得安心,让“舌尖上的安全”更有保障。(江德斌)